top of page
作家相片Yield Healthy Life

槲黃素(五羥黃酮、洋蔥素)效用



槲黃素(五羥黃酮、洋蔥素)效用


與芸香素和橘皮甘極為相近的槲黃素又被稱為維他命P,是生物類黃酮之中的耀眼巨星。生物類黃酮能增強微血管壁,是常用感冒舒緩劑維他命C所沒有的功能。這些物質可強化微血管並促進循環,因此醫生都開處生物類黃酮來治療牙齦出血和循環毛病。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又陸續鑑定出四干多種類黃酮,而且已經逐漸證實它們是健康與長壽的重要關鍵。

在我們所知道的許多類黃酮之中,槲黃素顯然是最具抗過敏活性的一種。槲黃素經由兩種途徑來立即停止過敏反應。首先它是非常有效的抗發炎劑,槲黃素能阻止發炎物質:白三烯素(leukotrienes)的釋出,這種物質會引起氣喘、牛皮癬、痛風、潰瘍性結腸炎和其他常見的疾病。使肺、鼻腔和眼睛在花粉…等過敏原與身體接觸時不會腫脹,因為如此,槲黃素也可能有效治療關節炎與氣喘等發炎性疾病。

其次槲黃素是效果很強的抗組織胺劑,一種會引起打噴嚏、鼻塞、眼睛充水及過敏反應其他症狀的蛋白質。其實槲黃素很像抗過敏處方藥色甘酸鈉(cromolyn sodium),能防止體內釋放組織胺。天然食品店賣的舒解過敏綜合配方通常都加上槲黃素和其他的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釋放出會導致流鼻水及淚眼不止的發癢物質。最好的是這種具有雙重功效的天然過敏防禦作用,並不會發生一般藥物通常會引起的昏昏欲睡或焦躁不安,槲黃素引起副作用的情況極為罕見。

槲黃素不止有效地解除過敏,它也顯示具有保護胃部免於發生潰瘍性疾病及胃不適的功用。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如摩純或布格芬(lbuprofen or Advil)一般常用來遏止頭痛、下腹部痙攣和發燒,但是它們卻是目前美國人胃出血的主要肇因。發表於《藥理學》(Pharmacology)期刊的一篇研究顯示,榭黃素可以在使用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時,保護胃的黏膜免於受到傷害。根據《抗癌藥物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槲黃素也已經顯示會抑制癌細胞及口腔腫瘤,並增強卵巢癌化學治療的效果。而另一篇研究建議,槲黃素也許能遏止細胞增生,有助於白血病的治療。但大多數人對槲黃素感到興趣,是因為它減輕過敏的驚人能力,這是它的專長,尤其在與其他天然抗組織胺及抗消炎劑如維他命C、維他命B12、鳳梨酵素和蕁麻等併用時效果更佳。

許多生物類黃酮─包括了槲黃素─都是強力的抗癌物。槲黃素的來源有紅、黃洋蔥、葡萄和義大利南瓜;它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抗癌物質之一。根據最近由美國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和北京癌症研究中心發表的一項研究,食用最多富含槲黃素的洋蔥(和蒜頭,它雖不含槲黃素,卻包含大量有益健康的硫磺成份)的人比不吃這些東西的人,癌症的罹患率低了20倍。此外,試管研究和動物研究也都顯示,槲黃素可預防細胞內產生致癌物質,進而阻止癌細胞的擴散,儘早終結癌細胞病變。槲黃素對人人都有益,而有過敏症及發炎毛病的人尤其需要攝取這項生物類黃酮。如果您每天吃不到一、兩顆洋蔥,就請食用槲黃素補充品吧!

抗敏感症

普遍認為檞黃素有抗敏感功效,它的功效與抗組織胺類似。並且能降低嗜鹼性粒細胞(basophils) 分泌。動物實驗測試顯示,檞黃素能抑制免疫蛋白球E功能,減少組織胺分泌。而從臨床試驗中,有一項來自日本的硏究,當中有二十多人接受八周異槲黃苷(isoquercitrin)或安慰劑雙盲測試,參與者服用100至200毫克的異槲黃苷或安慰劑。參與者必須在花粉傳播大約四星期前服用異槲皮苷,結果發現服用異槲黃苷者減少花粉症眼部症狀,而鼻部症狀則沒有分別。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白內障、糖尿病神經線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有一份臨床硏究,34名參與者塗含槲黄素的藥膏,每天塗三次,試驗期為四週。結果顯示槲皮素能降低糖尿病神經線病變所引起的腳步痳痺、痛楚等不適。

有大約1000人參與的隨機雙盲硏究,分別服用安慰劑或含500亳克或1000毫克的復方槲皮素藥片。這種復方藥片內含槲黄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3(煙酸)。這項測試為期十二週、參與者年齡介乎18至85歲,孕婦和小孩不能參與這項測試。這項硏究的目的是測試槲黄素可否降低引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如血壓、血脂等。結果顯示服用槲黄素一群輕微降低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和膽固醇。服用高劑量的槲皮素的一組,他們的高密度脂蛋白亦輕微下降。其他風險因素如血糖、C反應蛋白球、白介素6和白介素10則沒有分別。值得一提是這項硏究是製造商資助,但是硏究報告並沒有因為受資助而吹噓槲黄素的好處。

[1] Kawai M, Hirano T, Arimitsu J et al. Effect of enzymatically modified isoquercitrin, a flavonoid, on symptoms of Japanese cedar pollinos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9;149:359-368
[2] Valensia P, Devehath CL, Richards, JL, et al. 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ial neuropathy: a preliminary report.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05;19:247-253.
[3] Knab AM, Shanely RA et al. Influence of quercetin supplemenation on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J Am Diet Assoc 2011;111:542-549
9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所有產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