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吃垃圾食物與腦和腸的因果關係
渴望吃垃圾食物與腦和腸的因果關係‧腸道細菌影響我們的食慾
■人們普遍認為,無論我們如何生活,我們的飲食偏好都是相當穩定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種觀點可能是錯誤的,通過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特別是他的飲食行為,可以改變他的生理學以及腸道微生物,進而改變一個人的食慾。一個人非常喜歡吃甜甜圈的人,不會一輩子都想吃甜甜圈。
一個人的飲食偏好部分取決於他的腸道微生物喜歡吃什麼
■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成百上千種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歡不同的食物以滿足其生長需求,有的喜歡吃肉,有的喜歡吃素,有的愛吃糖,有的愛吃纖維……不同的微生物為了能夠讓自己得以生存,就會釋放出一種信號分子傳遞到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的大腦它想吃什麼了,讓我們的大腦作出選擇去尋找它們愛吃的食物。
■腸道微生物確實可以控制我們的飲食行為和食慾。實際上,在人類食慾調節和控制中,腸道微生物組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大腦更重要。
■當我們攝入不健康的飲食或接觸其它一些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的因素(比如,抗生素使用、接觸病原體、心理壓力、久坐不動、睡眠不充足等等)時,腸道中的有害微生物會大量繁殖,它們所產生的一些有害物質可能通過腸腦軸轉運到大腦,從而刺激大腦對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飲食的渴望,形成一種微生物調節的食慾紊亂的惡性循環。相反,健康的飲食以及其它有助於腸道菌群平衡的因素(比如,接觸有益微生物、運動、高品質的睡眠、多多接觸大自然等等),可以促進腸道中友好細菌的生長繁殖,它們所產生的物質會對大腦形成一種友好的刺激,更好的控制我們的食慾,讓我們對健康的食物充滿渴望,而形成一種微生物調節的食慾控制的良性循環。
■ 因此,我們的口味偏好和食慾是可塑的。一個 「迷戀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的人並不會一輩子都渴望這些食物。如果改變他的飲食,他的大腦中的獎賞中心和食慾中心將受到影響,使他的口味偏好和飲食行為發生變化。這些影響部分就是通過腸道菌群來調節的。相反,一個飲食幾乎完全健康和吃健康食品的人,如果將飲食改為不太健康的食物和/或以其它方式破壞生活在腸道中的友好細菌,最終也會對各種炎症性食物產生胃口。這可能導致他體重增加、生病和抑鬱。
■ 很顯然,腸道菌群紊亂並不是在這裡發揮作用的唯一因素;然而,它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
垃圾食品連同其它破壞腸道菌群的事件,已經改變了我們的食慾和飲食行為
■ 現在,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處於一種不健康飲食導致的惡性循環之中。在現代生活中,各種高加工的食品幾乎無處不在,我們已經很難找到一款完全沒有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食物,有時候仔細留意一下食物配方,甚至會發現食物中所含有的添加劑種類比食物原材料的種類還要多。相比之下,我們的原始祖先以及那些現在仍然過著傳統生活的原始部落,他們吃的都是營養豐富的天然食物;此外,他們也沒有通過服用抗生素或其它藥物來破壞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因此,不言而喻,他們與我們不同,處於一種健康飲食的良性循環之中。
■ 這些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腸道微生物與宿主食慾之間的聯繫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原始的狩獵採集人群比較健康,而許多現代工業化的人群卻容易生病和代謝紊亂。通過向我們的食物中加入大量的糖、鹽和脂肪,我們的腸道微生物、口味偏好和飲食行為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以至於很多人發現自己即使一天不吃那些高度加工的食品都很難。
■當然,許多經常吃加工食品的人可能一時半會不太願意轉變為一種更加健康的營養飲食方案,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會剝奪他們的許多快樂並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乏味。從根本上說,他們看重的是加工食品的攝入所帶來的短暫的快樂,而不是堅持健康飲食所帶來的更長久的益處。
■很多人不太願意堅持健康的飲食方案,因為他們非常喜歡某些類型的「垃圾食品」,要他們放棄或嚴格限制這些食物的攝入幾乎是無法忍受的。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隨著人們選擇健康的飲食,他們對垃圾食品的渴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那麼嚴重;有時,甚至會完全消失。
■當然,要想在全球範圍內扭轉這種局面似乎是很困難的,因為高度加工的食品顯然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多選擇那些健康的飲食,而儘可能的避免那些高度加工的不健康的食物。面對美食的誘惑,還應該多考慮考慮腸道微生物的感受。從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到健康飲食的轉變可以重置我們大腦中的快樂和獎賞中樞,也可以將腸道菌群恢復到更加健康的狀態,隨之而來的更是我們的身心健康。
「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指的是飲食可以反映一個人性格與生活環境,若追根溯源,腸道菌群可能才是其主要原因。
■人體內含有超過1000種微生物,其數量也遠超過人體自身細胞數量,這些微生物編碼的基因數量超過人體基因組的100倍,這意味著我們身體內的大多數遺傳物質實際上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微生物的。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和細菌,它們利用人體作為棲息地形成平衡的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存在於口腔、皮膚和腸道中。人類微生物群落包括有害和有益的微生物並形成動態的平衡;這種平衡不斷發生變化,可能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大多數情況下,身體中所發現的細菌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並在我們的生存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細菌不僅是生存所依賴的,而且幫助我們消化、合成維生素、抗感染以及許多其它功能。
神經內分泌代謝應激反應(The neuroendometabolic stress response)
■神經內分泌代謝應激反應系統是身體處理壓力的系統,是由多種器官和系統組成,它們協同工作,以確保身體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得到妥善照顧。神經情緒和炎症反應是神經內分泌代謝應激反應中的兩個迴路,可顯著改變情緒、免疫功能和認知。這些迴路包括三個錯綜複雜的相互連接的組成部分——腸道、大腦和微生物——形成所謂的腸腦軸。一個部分出現問題會影響其它部分。神經情緒迴路是由自主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組成的;炎症反應迴路由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組成。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腸道及其微生物對兩個迴路都很重要並將兩者聯繫起來。大腦和腸道看起來非常不同,而且相隔甚遠,它們是如何一起工作的呢?
微生物調節大腦飲食 紊亂的飲食惡性循環
腸腦軸
■腸道菌群影響各種大腦功能,影響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記憶。身體四分之三的神經遞質實際上是在腸道中產生的。這也是大腦和胃腸道之間的信號對於建立和維持體內平衡、免疫健康和激素水準至關重要的原因。這一連接受到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神經系統的調節;當任何一個系統出現故障時,它就會影響我們對壓力做出反應的能力並影響我們的整體行為。在炎症性腸病和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可以看到,焦慮與胃腸道疾病之間存在強烈的相關性,表明大腦和胃腸道之間的連接軸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表明,腸道微生物也可以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的交流,因此「腸腦軸」被進一步延伸為「微生物-腸-腦軸」。
■腸道菌群失調與壓力可能導致胃腸道黏膜損傷並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因此,失衡的腸道菌群除了影響從腸道到大腦的神經信號外,還可能導致全身炎症。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人類大腦
大量證據表明宿主和微生物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腸道微生物可以通過三種特別重要的方式與大腦相互作用:
1)直接通過迷走神經以及環繞腸道並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的神經網路;
2)通過存在於腸道並向大腦移動的免疫細胞;
3)通過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首先進入血液,然後進入大腦,最終影響行為。當腸道細菌的某些代謝物被注射到功能健康的小鼠中時,可導致焦慮和自閉症相關的異常行為。這進一步支持了微生物代謝分子連接神經內分泌代謝應激反應系統中的大腦、腸道和神經情緒迴路的可能性。
菌群失調
■目前對於健康的腸道菌群組成還沒有一個完美的標準。由於環境和遺傳因素,人們的「正常」腸道菌群會存在很大差異。通常,健康和多樣化的腸道微生物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並維持代謝、結構和信號功能。然而,許多因素都會引起腸道菌群失去平衡,改變腸道菌群的正常多樣性和穩定性;這表現為腸道不穩定,無法正常發揮功能,並最終導致或促進神經、代謝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導致菌群失調的原因包括不健康飲食、藥物濫用、環境毒素、酒精攝入、過度壓力以及酵母和細菌過度生長等等。
■對於那些腎上腺疲勞的人,高壓力水準往往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另外,由於身體處於低能狀態,為了保存能量,腸道和其它身體功能通常會變慢。隨著腸道蠕動變慢,食物留在胃裡的時間會更長,導致轉運時間長,炎症增加,因為過敏原有更多時間穿過腸道進入體內。如果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腸道中,它甚至會開始在胃中腐爛,釋放出有毒的化合物進入胃。這可能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的另一個原因。
腸漏與炎症
■當腸道屏障功能破壞時,便不能防止那些具有潛在破壞性的分子進入血液,這就是所謂的「腸漏」。這時,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上的脂多糖可以進入血流,引起炎症反應。炎症可以以多種方式影響大腦,並被認為是導致抑鬱症的主要因素。事實上,用於抑鬱症治療的一類主要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可以降低大腦中的炎症;這種抗炎作用可能是藥物有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很容易看出,我們的腸道是如何通過提高或降低炎症對神經情緒迴路和我們的情緒產生重大影響的。
■腸道通透性增加也會導致食物過敏、吸收不良和更大的毒性。腸漏也會導致腦漏,因為毒素積累會導致情緒變化、抑鬱、疲勞、記憶力差、困惑和焦慮。
■不幸的是,這些聯繫的具體細節很難研究,因為每個人的腸道菌群都是獨一無二的,所謂的「健康」和「不健康」都是相對於個體自身特定的正常狀態的。
腸道菌群和神經系統疾病
■腸道中的功能紊亂,比如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與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帕金森病患者的首發癥狀通常是便秘;然後通常是味覺和嗅覺喪失。這些胃腸道紊亂早在運動神經元功能障礙癥狀(比如震顫或步態障礙)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
■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的許多環境風險因素都可促進免疫炎症反應。特別是,大腦內蛋白質的錯誤摺疊和聚集是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可能病因。這可能是由於腸道炎症引起大腦炎症反應,從而導致蛋白質錯誤摺疊和神經細胞變性。
■腸道菌群失調和炎症也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西方國家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率較高,而且也具有相似的飲食習慣。這些飲食被認為會導致炎症和破壞腸道菌群的最佳功能。帕金森病和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由於腸道通透性更高,因此對抗各種抗原和脂多糖的抗體數量都有所增加。
■阿爾茨海默病和一般認知能力下降的特徵是腦部的顯著變化、免疫功能紊亂和氧化應激增加。在動物模型實驗中,這些因素都可以受到飲食和腸道菌群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聯繫涉及神經營養因子,這是一種負責保護和支持健康神經元的蛋白質。這種神經營養因子的產生依賴於腸道細菌,並且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顯著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菌群組成發生變化,這可能與神經退行性病變有關。
腸道菌群與精神疾病
■近年來,腸道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受到關注。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特別是抑鬱症,實際上可能是炎症性疾病,腸道是其中一種至關重要的調節因素。一些動物研究表明,將焦慮或抑鬱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移植到無菌小鼠體內,可以誘導先前健康的無菌小鼠出現類似的焦慮或抑鬱樣行為。
■焦慮和抑鬱也是腎上腺疲勞的常見癥狀。因此,患有腎上腺疲勞綜合征的患者保持健康的腸道菌群是至關重要的。這將有助於恢復神經情緒迴路的平衡,使身體平靜下來並加速恢復。
『氫氣』的抗炎症作用
孫學軍表示,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慢性炎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都存在慢性炎症反應。現代醫學研究雖然證明慢性炎症是導致慢性疾病的關鍵因素,但是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對付慢性炎症的理想藥物。
“氫氣被證明是一種抗炎症物質,由於它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氣體,能長期使用,因此對慢性炎症這種許多慢性疾病的病理基礎就有可能發揮作用。許多人通過飲用氫水發現能降低血糖、血壓和壞膽固醇,背後的作用基礎可能就是氫氣的抗炎症作用。”孫學軍說。
推薦閱讀:
舒緩抑鬱、焦慮、躁鬱症營養補充品系列
*Udo's 有機3·6·9混合油 軟膠囊/液體
推薦閱讀:
安眠系列營養補充品
*養生茶包-酸棗仁茯苓茶(健脾安神解鬱寧心)
*養生茶包-枸杞菊花決明子(清熱明目減壓養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