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魚油補充DHA?其實吃了微膠粒污染物
多吃海鮮和魚油想要補充DHA? 其實你在進補的是塑膠微粒和污染物
魚類海鮮的身上有什麼,我們就吃了什麼!
魚類副產品魚油的成份有什麼,我們就吃了什麼!
那麼你知道這時代的蝦蟹魚貝等海鮮身上都是什麼嗎?
撈起一隻龍蝦,身上有百事可樂的塑膠膜印記;撈起一條鬼頭刀魚,肚子裡面有吸管;撈起一隻抹香鯨,滿肚子的垃圾。這些「傑作」都是來自海洋垃圾,每年有500萬至1300萬公噸的塑膠從海岸地區流入海洋,等於是1分鐘4卡車的塑膠倒入大海中,且估計到2050年時,整個大海會被塑膠覆蓋,而陽光、風、海浪和熱都會將這種物質分解成較小的碎片,對浮游生物、雙殼貝類、魚類甚至鯨類來說,它們看起來很像食物。
一份淡菜12顆牡蠣身上有約100顆塑膠微粒,一個禮拜只要吃兩次的海鮮,一年下來,你的身上將有一萬顆的塑膠微粒,且都會堵塞在腸子裡面排不出體外。哥倫比亞大學的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中,一名科學家黛博拉.李.馬加迪尼把她從魚市場買來的蝦子放上載波片,再把載玻片放到顯微鏡底下,打開紫外光,蝦子消化道已經溶成液體,她仔細觀察後說:「這蝦子全身都是纖維!」牠的腸道內有七條捲曲的塑膠絲,以尼羅紅染色後發出螢光。
全球各地都有像馬加迪尼這樣的研究者,透過顯微鏡觀察海洋和淡水物種體內的微細塑膠,有纖維、碎片和微粒。科學家已在114種水生物種身上發現微塑膠,超過半數最終都到了我們的餐盤上。
因為它們無所不在,而且最後會分解破碎成奈米塑膠,尺寸小於1公尺的千億分之一,換句話說,小到看不見。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微細塑膠可穿透細胞,進入組織和器官。實驗顯示微塑膠會危害水生生物,也會對龜類和鳥類造成傷害:它們會阻塞消化道、降低進食欲望,這些都會阻礙發育和減少繁殖產出。有些物種甚至逐漸飢餓至死。
除了物理上的影響,微塑膠也帶來化學衝擊,因為從陸地沖刷進海洋的懸浮汙染物,如多氯聯苯(PCB)、多環芳香烴(PAH)和重金屬,常會附著於微塑膠表面。已有研究顯示,吃下受汙染塑膠的魚類,肝臟受損程度更嚴重,較無法代謝藥物、殺蟲劑和其他汙染物;吃下聚苯乙烯的牡蠣,產的卵較少、精子較無活力。
另一方面,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水產與漁業科學教援切爾西伍德(Chelsea Wood)及其他科學家,於今年3月19日共同在在國際著名生態學期刊《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發表一篇研究,研究指出在過去37年中(1978-2015),魚類身上的寄生蟲「海獸胃線蟲」的數量增加了283倍!
伍德表示,不確定線蟲在過去幾十年大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氣候變化、肥料和徑流產生的更多養分,以及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增加等潛在原因。線蟲的長度可以長達2厘米,呈白色長條狀,如果進食了含有海獸胃線蟲的魚類,寄生蟲會入侵腸壁,引發噁心、嘔吐與腹瀉等症狀。
以為多吃魚油或魚油方式補充 DHA 的話,會有以下兩問題:
一、魚類本身屬致敏原,所以對魚蛋白有感敏,應避免飲用含有魚油成份的營養補充劑,兒童應避免飲用含有魚油成份的配方奶粉。
二、現代人類對海洋的污染已經達到超乎想像的嚴重,如深海魚有重金屬,普通的食用魚有微膠粒/膠碎片,就連海鹽和蔬菜都有微膠粒。
而大部份魚油都是從食物鏈高層捕獵者/魚類中提取,如鯊魚、三文魚、青魚等。因為海洋污染,此等魚類其實會同時累積了大量毒素和污染物,如水銀、PCB、二噁英、氯丹等等。
如果所採用的魚油在提煉後還有不潔的話,大人食用時身體或許能夠排毒處理,但兒童就未必了,兒童可能會對這些毒素和污染物產生敏感反應,如濕疹等。現代很多兒童飲用配方奶粉後,對於某些牌子會有敏感症出現,但有些卻沒有,很大原因可能是因為「魚油」❗而這個趨勢也越來越嚴重,因為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所以在選擇配方奶粉時,可以的話,應盡量避免選擇含有魚油成份。當然,有需要時就要咨詢專業的醫護人員或專業營養顧問了❗
那麼,難道要我們日常生活不食用魚類嗎❓
不是。正如【食物安全中心】所說:「大家記得要保持均衡同多元化飲食,進食多種不同的魚類,避免集中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減低攝入水銀(汞)的風險。另外,在選揀食用魚類時,應盡揀選水銀含量較低的細小魚類。而孕婦和兒童較易受水銀毒性影響,故應避免進食水銀含量可能偏高的某幾種魚類。」
推薦閱讀
環境及家居化學毒素資訊
推薦閱讀:
抗氧化 / 消炎性營養補充品
推薦閱讀:
🌿 以下植物性脂肪酸相對可減輕人體攝入微膠粒的污染
*Udo's 有機3·6·9混合油 軟膠囊/液體
Коментари